BIM与造价核算

2017-7-6 15:32| 发布者: 18370990602| 查看: 3098| 评论: 0

BIM与造价核算

       应用

       1、创建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

       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让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5D关系数据库,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材机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实际成本BIM中。未有合同确定单价的项目,按预算价先进入。有实际成本数据后,及时按实际数据替换掉。




       2. 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

       一开始实际成本BIM中成本数据以采取合同价和企业定额消耗量为依据。随着进度进展,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会有差异,要及时调整。每月对实际消耗进行盘点,调整实际成本数据。化整为零,动态维护实际成本BIM,大幅减少一次性工量,并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

       材料实际成本。要以实际消耗为最终调整数据,而不能以财务付款为标准,材料费的财务支付有多种情况:未订合同进场的、进场未付款的、付款未进场的按财务付款为成本统计方法将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会出现严重误差。

       仓库应每月盘点一次,将入库材料的消耗情况详细列出清单向成本经济师提交,成本经济师按时调整每个WBS材料实际消耗。人工费实际成本。同材料实际成本。按合同实际完成项目和签证工作量调整实际成本数据,一个劳务队可能对应多个WBS,要按合同和用工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WBS。机械周转材料实际成本。要注意各WBS分摊,有的可按措施费单独立项。 管理费实际成本。由财务部门每月盘点,提供给成本经济师,调整预算成本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不确定的项目仍按预算成本进入实际成本。按本文方案,过程工作量大为减少,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后,各种成本分析报表瞬间可得。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析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周期性(月、季)按时调整维护好该模型,统计分析工作就很轻松,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可轻松满足我们各种成本分析需求。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极大优势:

       快速。由于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准确。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消耗量方面仍会在误差存在,但已能满足分析需求。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另外通过实际成本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督各成本条线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分析能力强。可以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汇总分析更多种类、更多统计分析条件的成本报表。

       总部成本控制能力大为提升。将实际成本BIM模型通过互联网集中在企业总部服务器。总部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就可共享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数据粒度也可掌握到构件级。实行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总部成本管控能力大能加强。




       意义:

       1、BIM背景及应用现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最初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所以,BIM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扩展到了欧洲、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目前,这些国家的BIM发展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中国,BIM概念则是在2002年由欧特克公司首次引入了中国市场。历经近12年的时间,中过的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BIM的洗礼。软件公司、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已经开始设立BIM研究机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BIM已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的重点研究课题。且国内已经有不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运用了BIM技术。其中,上海中心大厦是全生命周期应用BIM的典型案例,其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由业主主导,运用BIM对设计、施工、运营进行全方位规划。

       然而,纵观中国乃至全球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大多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出现在设计阶段与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其在工程造价的应用却鲜有人探究。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必定对传统工程造价行业带来冲击。在此,笔者认为,工程造价行业需要转变自身模式去适应未来的BIM发展趋势。




       2、BIM带给造价行业的两大转变

       BIM,顾名思义:建筑信息建模,其相对于传统模型来说有以下两个显著点: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二是模型作为平台支持多专业、多人协作。由此,将带给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思维上与工作方式上的革命性地转变。下面,笔者将传统造价活动与BIM趋势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涉及到的造价活动,在造价思维和工作方式两方面上,做一个简单对比,意在突出转变的必须和必要性。





       3、思维模式的转变:数字造价思维转变为模型造价思维;

       一般来讲,现有的工程造价模式会经历如下流程:项目在可研阶段时,一些较大企业从历史积累的指标库中筛选出与现有项目相似的历史指标数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做项目估算;设计阶段用初步施工图得到一个设计概算;到招投标阶段,运用详细施工CAD图导入算量软件中,分别算量和计价,然后得到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记录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价差与索赔,通过对预算的调整得到结算与决算的造价;

       而基于BIM背景下的模型造价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是各个零散数据的调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建立一个标准的建筑模型,到招投标阶段时,造价工程师们将工程造价信息录入模型中,得到模型工程量和造价从而生成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维护得到结算、决算造价与真实指标信息,到工程完工后,模型的中标准部分可分别保存到指标模型库中,为以后类似的项目造价复用与参考。




       4、工作方式的转变:基于单机的软件单专业,转变为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

       从全过程造价的角度上看,用到造价软件的时候并不是太多,估算与概算多用excel作为工具,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招投标阶段做施工图预算的时候才使用算量、造价软件,但使用流程也极为不方便: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专业的造价人员协作几乎都是通过模型的导入导出来实现的,有时甚至各自建模,如有问题更是需要记录在文档中,用其他方式进行沟通确认,极为不便。

       而基于BIM的建筑模型将会以一个平台的形式出现,集成多专业的造价信息。造价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中,录入各自专业的造价信息,问题与记录也以模型为基础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减少重复建模以及沟通和确认问题所耗费的大量时间。



咨询此BIM技术     QQ:805941964     电话:15919889981

 
欢迎
  • 联系方式
    15919889981
  • 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瑞思国际A座A-2901
返回顶部